竹子构成的犁桥外院墙。
闲置家具构成的民宿独特风景。
犁桥村出产的用艺各种农作物随处可见。
民宿外的术留湖景。
■ 本报记者 钟灏 文/图
近年来,住乡随着旅游业的犁桥快速发展,与之相应的民宿旅游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,“民宿游”便是用艺其中一种。在铜陵,术留民宿市场也越发火热,住乡11月4日上午,犁桥记者一路辗转而来,民宿只为寻找隐藏在犁桥村的用艺三家民宿:明塘故事、钟桥里民宿和居有竹。术留
犁桥村通过艺术的住乡融合让乡村焕发新活力,其做法是将闲置的三处老农宅加以翻新设计,呈现出不同的唯美风格,从而带动乡村发展。设计改造的原则是“因地制宜、有限整修、废旧利用、品位提升”,将改造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,设计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华和艺术创造力。
在民宿负责人何灵的带领下,记者分别前往犁桥村的三家民宿进行了实地探访。首站,记者来到明塘故事,它的取名来源于村中的小淡水湖——明塘,全中国最小的犁桥美术馆正坐落于此。明塘故事仅有两间客房,以当地老屋改造而成,临街的院子里有比较大的休闲空间。屋内摆放着在本村收回的老家具,再搭配艺术家的原创油画、版画等,恰如其分地将文艺情调融入其中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家民宿不仅仅有客房,还毗邻一家“湖畔咖啡馆”。当记者到来时,正遇上几位游客坐在户外木甲板休闲露台品咖啡,远望湖对岸的古砖塔,十分悠然惬意。
下一站,记者来到钟桥里民宿,它是由一幢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二层老民居改造而成。其原房主目前还居住在一楼的一间房子内,另一间房被改为民宿的接待室和客厅;二楼被改出两个套间,可以同时接待两个三口之家。记者在民宿的客房内留意到,村里收来的老式雕花床架被主创设计师做成开放式卫浴空间的隔断,别有一番情趣。步出房间,便可坐在二楼宽敞的阳台上看着近处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。尤其在夏天,还可以眺望远处静谧的荷塘,在蛙声荷香中入眠。此外,这家民宿的亮点是院子,设计师用数十个旧蒸笼改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立体照壁,让整个建筑的空间变得生动、丰富,更有艺术吸引力。
最后一站,记者来到居有竹,它的名字起源于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诗句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民宿空间以“竹”为主题改造而成。在民宿入口的显眼处,可以看到用数百支竹竿做成的半封闭大门,缠绕着色彩鲜明的野花野草,向游客展现浪漫的田园风光。为了和民宿的整体风格相匹配,屋内的很多空间隔断和装饰也用上了竹子材料。民宿有两间客房,特色之处是院内有菜地,室内还配置了不少艺术家的原创作品。秋阳透过窗帘打在室内,别有一番舒适惬意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